1986年底,李国杰满怀报国热情,从大洋彼岸携眷归来,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0年,他被国家科委选聘为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下称智能中心)主任。 1993年10月,在李国杰的带领下,智能中心自主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SMP(对称式多处理机)结构计算机——曙光1号计算机,闯出了一条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之路。曙光1号是我国863计划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它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设计制造支持多线程机制的对称式紧耦合并行机的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我国在并行处理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 2011年,高通量计算 “高通量计算系统的构建原理、支撑技术及云服务应用” 年度总结会召开 根据科技部973计划的工作部署,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于12月13日下午召开了“高通量计算系统的构建原理、支撑技术及云服务应用”年度总结会,会议邀请了项目责任专家、项目专家组成员一行1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国杰院士主持。 李国杰院士最后希望项目中期评估时要解决专家提出的问题。不要满足于发表几篇论文,要看重知识、规律和问题的发现,要重研究的前瞻性,以研究的影响力为主要目标。方案粒度要适当,不要追求大而全,要在个别点上提出有深度、有见地的研究内容。 2011年,云计算 云计算的中国策略
——访著名计算机专家李国杰院士
本刊记者(张琨):云计算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世界 IT 巨头们踊跃参与其中,
纷纷宣布了各具特色的云计算计划,我们国家将怎样迎接这个信息产业发展的新
浪潮?
李国杰:有人将 PC 机、互联网、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我
不太赞成这种提法,因为就技术而言,云计算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在信息技术
领域,革命性的技术很多,比如以前相机是用胶卷来存储照片,现在使用数码技
术;以前我们把磁带放到录音机里听音乐,现在则用 CD 机、MP3,这些技术都是
革命性的,会把以前的产品淘汰。但云技术不是这样,它并没有淘汰 PC 机,也
没有淘汰网络,它不是像数码相机淘汰胶卷相机、数码音乐淘汰卡带音乐那样的
技术,而是基于互联网产生的一种优化技术,目前云计算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商业
模式的改变。 2012年,大数据 最近,在信息科技领域,继云计算之后,“大数据”一词成为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李国杰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科技界应高度关注大数据研究这一新的发展方向,从大数据应用中发现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推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第四科学范式,促进形成新型交叉学科:网络数据科学。” 根据中国科学院出版的《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预测:不论是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还是互联网和存储器,2020年前后都会遇到只靠延续现有技术难以逾越的障碍(信息技术墙),急需重大科学问题的新发现和原理性突破。 对此,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指出,这一结论的启示是:从现在开始,历史留给我们难得的机遇期只有10-15年左右。如果错过这个战略机遇期,我国就很难在21世纪上半叶成为信息产业的强国,也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信息领域每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引起的产业变革往往要管15-20年,如果在今后的10-15年里我们没有取得换代技术的发言权,那就意味着2020-2040年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地继续现在依靠国外技术的局面。” “过去几十年我们基本上是走在国外的基础技术平台上渐进改良道路,再走10-15年,这条路就可能走不下去。”李国杰表示,“而正在兴起的新技术,如云计算、高通量计算机(HTC)、物联网、后IP网络等,国外也没有成熟的技术可模仿,因此我们必须有‘原始创新’的勇气。” 2014年,高性能计算的困境和出路2014年11月6日-8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广东工业大学、北京中科超算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协办,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共同承办的 “2014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 (HPC China 2014)”已于昨日成功召开,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CCF HPC China创办于2005年,至此,大会已是第九次成功举办,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专家齐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国杰也来到了HPC China 2014大会现场并且发表了题为《高性能计算的困境和出路》的精彩主题演讲。演讲的主题分为三部分,分别谈到了高性能计算为什么会陷入困境、E级计算如何满足国家战略需求、高性能计算如何找到出路。 这两张PPT还是有水平,在本行业中的问题还是把握得很准。 2015年,高通量计算 计算所于2015年5月26日下午召开了由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国杰院士主持的“高通量计算系统的构建原理、支撑技术及云服务应用”项目交流研讨会,首席科学家助理孙凝晖研究员、项目专家组成员李晓维研究员、科研处常务副处长罗瑞丽、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等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8年,数字经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发展数字经济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 CNCC 2018 今年的大会主题是「大数据推动数字经济(Big Data Drives the Digital Economy)」,CNCC 邀请到近 400 位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知名专家、企业家到会演讲,当中就包括 CCF 名誉理事长、CCF 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他的报告题目是《发展数字经济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在此次报告中,他提出如下观点:
2018年11月29日(星期四),人工智能 本报告首先阐述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说明人工智能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接着解释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是什么关系,指出人工智能的复兴标志着信息时代进入智能化新阶段,但不是进入新的“智能时代”;最后澄清“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含义,论述人工智能为什么是数字经济的“领头雁”。 |
说点什么...